禁毒百科
Anti Drug Encyclopedia
甲*卡*西*酮专业毒品律师:之所以要硼氢化钾,是因为在利用溴带苯丙酮化工合成麻黄碱的过程中要产生中间产物:甲*卡*西*酮,即甲胺基苯丙酮(a-甲氨基苯丙酮),这种情况下,公诉机关通常会认为犯罪嫌疑人是在制造毒品甲卡西酮(客观归罪),但如果在制毒现场同时查获了硼氢化钾和酒石酸,这时候辩护律师应当引起警觉了,因为在下一步反应中,酒石酸会作为拆分剂参与反应,而在第三步反应中硼氢化钾会作为还原剂参与反应,最终生产麻黄碱。对犯罪嫌疑人/被告人生产目的的评判,必须依据主客观一致的原则去把握,否则会导致指控罪名错误。
硼氢化钾白色疏松粉末或晶体。在空气中稳定,不吸湿性。硼氢化钾易溶于水,溶于液氨,微溶于甲醇和乙醇,几乎不溶于乙醚、苯、四氢呋喃、甲醚及其他碳氢化合物。在碱性环境中稳定,遇无机酸分解而放出氢气。强还原性。
中文名:硼氢化钾;英文名:Potassium borohydride:别 称:钾硼氢、四氢硼酸钾;化学式:KBH4:分子量:53.9,4;CAS登录号:13762-51-1;EINECS登录号:237-360-5;危险品运输编号:UN 1870 4.3/PG
理化指标
性质:白色疏松粉末或晶体。相对密度1.178。熔点585℃,在真空中约500℃开始分解,在空气中稳定,不吸湿性。硼氢化钾易溶于水,水溶液加热至100℃时,完全释放出氢。溶于液氨,微溶于甲醇和乙醇,几乎不溶于乙醚、苯、四氢呋喃、甲醚及其他碳氢化合物。在碱性环境中稳定,遇无机酸分解而放出氢气。强还原性。
熔点:>400℃(分解)。
溶解性:不溶于烃类、苯、乙醚,微溶于甲醇、乙醇,溶于液氨。
密度:相对密度(水=1)1.18。
稳定性:稳定。
危险标记:10(遇湿易燃物品) 。
合成方法
硼氢化钠法:先按氢化钠硼酸甲酯法制得硼氢化钠碱性溶液(即水解工序所得的水解液),然后计量打入结晶罐中,搅拌下加热至60 ℃,并加入氢氧化钾保温1h;接着冷却,静止12 h;离心分离后,用乙醇洗涤晶体,在80 ℃下干燥16 h,制得硼氢化钾成品。其反应式如下:
主要用途
1、主要用作还原剂,用于有机选择性基团的还原反应;用于醛、酮、酰氯化物的还原剂,以及用于制氢和其他硼氢盐。也用于分析化学、造纸工业、含汞废水的处理及合成纤维素钾等。
2、用于制药、纤维素的改良剂、纸浆漂白等。
毒理学数据
急性毒性:大鼠口经LD50:160 mg/kg;主要的刺激性影响:在皮肤上面:在皮肤和粘膜上造成腐蚀性影响;在眼睛上面:强烈的腐蚀性影响;没有已知的敏化影响。
生态学数据
通常对水体是稍微有害的,不要将未稀释或大量产品接触地下水,水道或污水系统,未经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。
安全信息
健康危害侵入途径:吸入、食入、经皮吸收。健康危害:该品对粘膜、上呼吸道、眼睛及皮肤有强烈刺激性。吸入后,可因喉和支气管的痉挛、炎症和水肿,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而致死。中毒表现有烧灼感、咳嗽、喘息、喉炎、气短、头痛、恶心和呕吐。环境行为危险特性:遇明火、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,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。遇水或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及热量,能引起燃烧。燃烧(分解)产物:氧化硼、氢气。
应急监测
实验室监测方法原子吸收法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、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,周围设警告标志,切断火源。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,穿化学防护服。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,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,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。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,移至大量水中,再在其中小心加入醋酸或丙酮的稀溶液,静置中和至中性,然后废弃。如果大量泄漏,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,等待处理。二、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:作业工人应该佩带防尘口罩。必要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。眼睛防护: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。身体防护:穿相应的防护服。手防护:戴防护手套。其它:工作现场严禁吸烟。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。三、急救措施皮肤接触:脱去污染的衣着,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。眼睛接触:立即提起眼睑,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。就医。吸入: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。保持呼吸道通畅。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。就医。食入:误服者立即漱口,给饮牛奶或蛋清。就医。灭火方法:干粉、砂土。禁止用水。禁止用泡沫 。